煲汤是中国人喜欢的食补养生方式之一。生病喝汤、体虚喝汤、坐月子喝汤……足见汤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 一锅鲜美可口的汤,不仅是滋补美味,更是家的味道。熬出一锅好汤需要手艺,科学喝汤也同样是门学问。 《生命时报》邀请权威专家,教你将一锅好汤温柔下肚。 受访专家 中国保健协会营养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 孙树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宋新 山东营养学会理事、济南大学营养学副教授 綦翠华 饭前喝还是饭后喝?汤应该在饭前喝还是饭后喝,困扰了很多人。到底怎么喝呢? 其实,饭前喝汤、饭后喝汤哪种更健康,并没有绝对的答案。一般来说,饭前饭后来一小碗清淡的汤,对身体都没什么影响。 饭前喝汤 适合有减肥需求的人。最好的喝汤时间是饭前 20~30 分钟。不管是茶水还是米汤,都能略微减小之后正餐的食量。 饭后喝汤 吃饱了再喝汤,会增加总的能量摄入。适合想增重的人和住在寒冷地区的人,需要储存能量。 边吃饭边喝汤 尽管汤可能会降低唾液的浓度和稀释部分胃液,但是它对胃肠道消化液的影响很小。只要不大量喝汤,就没什么问题。 其实无论是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,都要注意一点:不要喝太多。 饭前饭后大量喝汤,会冲淡胃液,加重肠胃负担,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 不过,有一种喝汤的方法不推荐。 汤泡饭 汤泡饭看上去跟粥很像,但两者有本质区别。 粥经过熬制,米粒完全崩解,和水融为一体,淀粉分解成容易被胃肠吸收的糊精,不需要多咀嚼就可消化吸收。 而汤泡饭里的米粒和水是分开的,米粒没有完全崩解,只是把米饭外层的组织软化,内部依旧很硬实。 汤泡饭不细嚼,就直接进到胃里,食物本身没有被充分软化,很可能会增加胃肠负担,食物中的养分也不容易被彻底消化吸收。 普通正常人,偶尔吃一两次并无大碍。建议多嚼几下,把米饭充分嚼碎。对于消化功能很弱的人,应尽量避免吃汤泡饭。 4类人喝汤各有侧重
7个诀窍熬一锅好汤1、冷水下料,大火煮沸小火慢炖 热水下料,蛋白质会迅速凝固,汤会失去鲜味;冷水下料,待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炖,能让营养物质慢慢析出,汤会更加鲜美和营养。 2、加水量是食材重量的3倍 一般情况下,煲汤时的加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。 如果中途确实需要加水,应以热水为好,不要加冷水,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小。 3、盖上盖子风味和营养更佳 在煲汤时,我们常能嗅到汤的香味,这种“香味”实质上来源于汤内挥发性物质。盖上盖子能有效控制该类物质的挥发,还有利于保持煲汤时的温度。 4、煲汤时间别超过2小时 煲汤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,炖煮时间过长,不仅会导致原料营养流失,还会增加嘌呤的含量,增加痛风的风险。
5、食材多样化更营养 煲汤时,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或从食疗的角度适量添加其他食材。适量的配料混合在一起,不仅能使风味叠加,营养也会更加全面和丰富。
6、配料在煲汤后半程加入 煲汤的前半程不宜加入其他配料,而应单独炖煮原料,有助保持原本的风味,也就是“原汁原味”。其他配料在后半程加入,保证一定的炖制时间即可。 7、最后再放盐 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“融入”食材和汤中,这其实是一种误解。应该在快出锅时再加盐。
特别注意 不少人有这样的误区,认为营养都在汤里,平时只喝汤不吃肉。 需要提醒的是,虽然汤汁内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、矿物质和脂肪等营养元素,但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仍存在于肉中。 喝汤时,我们也应适当食用富含肉质蛋白的动物性食材,或富含优质蛋白的豆类食品。 切勿食不得法,既浪费了食材,也无法实现喝汤进补的真正功效。 |
|手机版|小黑屋|福清土友圈论坛网(www.wx777888.com)是福清本土综合性门户网站,也是城市生活消费门户平台,是福清人了解福清本地民生,交友,结婚,育儿,买房,装修等福清门户站
( 闽ICP备16005350号-2 )
GMT+8, 2025-7-11 04:34 , Processed in 0.059067 second(s), 38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